供稿:张虹、张尔葭 编辑:战勇钢
疫情期间,大学网课成为改革创新的重要契机。12bet手机端app官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依托乐学平台和微信群,在全年级展开优秀小论文和PPT大赛,经过师生们层层选拔,5月17日评选揭晓,产生特等奖3组,一等奖7组,二等奖12组,三等奖14组。这场活动历时一个月,师生互动频率大大上升,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本次获奖作品也是12bet手机端app官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题式教学与微课教学探索”和第十一批公司产品改革立项重点项目“基于手机APP的微课开发与混合式教学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中心”的成果表现形式之一,是继2018、2019年两届微课大赛之后的第三次展示。以往的两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作品展示,鼓励员工走出课堂录制,内容方面校史、军工史、中国近现代史“三史合一”,形式方面不拘一格,同学们反响很好。今年发生疫情,前两届微课模式无法复制,如何利用网络,激发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针对同学们线上学习、居家学习的特殊性,为切实增强学习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教研室多次召开线上会议,反复讨论员工作品展示方案,最终确定为小论文和配音PPT大赛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公司老员工“技术控”的优势。为此,教研室主任杨才林老师为员工精心编写了与教学目标配套的“202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小论文研究的问题”清单,要求写作小论文2000字左右;在此基础上制作ppt,小切口、大视野,5分钟时长,不拘形式,内容多样,2—4人合作完成。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助教全力投入,通过微信、乐学、邮件等方式解答员工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同学们按时高效地完成了本次大赛。为了集中评阅,教研室还建立了“2020春纲要教研室助教群”,合力解决作品的上传、下载、评阅、统计等困难,助教表现非常得力。
评选结果揭晓后的这一周,同学们在乐学平台下载观看优秀作品,纷纷留言回帖。同学们大多表示,优秀论文的选题都很好,写作选择较小切入点,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这样的选题方式符合学习者的思维,也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历史事件,让历史学习更生动、更有趣。优秀PPT录制非常精美,作者没有站在单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是从中外、古今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事件,能感受到每一个作品背后的分量。这来源于深刻而有思想的内容,简洁又不失风度的文笔,恰当而准确的配图配音,直观严谨的PPT风格。
“微课不微”,通过微课,可以有效引导员工提升研究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学以致用。优秀的微课作品还可以成为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起到朋辈教育的示范。
(审核:刘存福)
附一:获奖感言
1.李泽祎小组特等奖感言,指导老师郭丽萍
《团结就是力量的来龙去脉》,当时我们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选题。本以为这样耳熟能详的歌曲背后会有很多资料可供参考,比赛之路也可以顺利走下去。其实不是。制作中我们遇到不少的困难,资料的、技术的。气馁的时候,耳旁总会响起“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分工协作、共同讨论、相互鼓励、联手克难,就这样,我们的作品诞生了。衷心感谢这次活动,使我们知行合一,切实体会到团结的意义和力量;让我们回溯历史,有机会探索红色歌曲背后感人的革命故事。
2.刘津彤小组特等奖感言,指导老师赵紫玉
这次ppt的配音制作离不开我们组内每个人的努力:周毅豪提出写小剧本的想法,赵子瑜完成了剧本,胡亦楠找到了合适的bgm,我想起从前的游戏对话剧情做了这个简陋的ppt。而之后我们开着会议实时语音来进行ppt的录制,一遍遍调整语速控制时间,一遍遍模拟在那个时代不同身份的人的神态,每个人都努力地做到最好。最后剪辑视频,完成了我们的作业,同时也在过程中了解到了很多的东西。很感谢老师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去探索,去展示我们的成果,也感谢我们组每个成员的努力,谢谢!
3.杨梦石小组特等奖感言,指导教师赵紫玉
能够在这次ppt配音讲解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实属是我们的意外惊喜,能够获得诸位评委老师的认可,我们倍感荣幸。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乒乓外交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我们决定加深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我们首先结合着平日的课程体验,对赵紫玉老师提供的课程视频进行了又一次的观看研究,把自己的看法和阅读到的资料一同分析,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调整,稿件终于定型了。随后我们先把稿件整体划分几个模块以确保整体结构复有条理,然后逐个摘出关键词,思考每一句话如何用图形来表达,并加入一些创意活泼的元素,使得对历史问题的讲解不枯燥、更有趣。ppt是我们纯手工绘制的,也可谓一大独具匠心亮点。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收到了认可和回报,这无疑大大鼓励了我们对近代史纲要的学习热情,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思考和制作成果,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望我们能够携手并肩,砥砺前行!
4.蒋明非小组一等奖感言,指导老师杨才林
从最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到我们最不可忽视的历史精神,让我们小组的成员都重新认识了“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问题。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触逐渐增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定会不断渗透进我国,我们小组成员由此才真正认识到问题的危害和严重性,我们由衷地希望当今老员工可以向上走,不被网络上的不良风气带偏,而是充满正能量。这样的一篇小论文成功的建立了我们对当今社会不一样的认识,让我们的历史观积极向上,让我们对未来有所期待。
5.李祺小组一等奖感言,指导老师王娟
在比赛开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名次,而是把收集资料、研读论文当成了一种学习的过程,认真思考各方言论,观看了许多符合史实的视频。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并且对我国历史上土地制度的变革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整个团队相互合作、齐心协力的结果,我们都非常感谢彼此的付出和努力。
6.张至鑫小组一等奖感言,指导老师张尔葭
借这个课题,我们在一起讨论,各抒己见,理清脉络。我们无法忘记一个个翻找论文,查阅档案的夜晚,我们也无法忘记,录屏音质全损时的焦急。这个过程是更好的奖赏,我们都付出了许多,也从中收获了许多。当然我们明白了“东亚病夫”对于中国的特殊性,也看到了国人态度中的一些武断成分。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研究历史、看待历史的态度——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视角多样,系统研究。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们体会到了史料搜集的困难,和其它小组对比之下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所以,在所有小组都如此精彩,各有各的独特视角,各有各的亮点的情况下,我们还能侥幸胜出,实在是幸运。但我们不会就此停下脚步,我们会带着习得的态度继续用双眼审视历史。
7.马翔宇小组一等奖感言,指导老师张虹
我们小组能够荣获PPT大赛一等奖,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几周的时间里,我们分工协作,广泛地查阅资料,咨询老师。为了让PPT的呈现更加美观、简练,更有吸引力,我们几度修改,多次删减文字稿。可以说,制作PPT的过程培养了我们阅读文献的好习惯,锻炼了我们小组合作、修改文章、制作PPT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历史的兴趣,远比结果对我们的影响重要。最后,感谢张虹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堂又一堂妙趣横生、干货满满的纲要课,为我们制作PPT提供了思路。也感谢这次比赛给我们机会,能够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增长知识。
附二:同学们的观后感
韩悦淇:他们的ppt制作精良,内容详实,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挖掘阐释了自己的独立观点,令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习到了如何做出优秀的ppt,更被他们的ppt里面丰富的内容所吸引,通过配音ppt的形式让我不知不觉沉浸在他们的讲述中,既学习到了新的历史知识,更感悟到了历史的独特魅力。
王熙栋:看到了我理人才济济,兼有工科素养与人文情怀。获奖的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制作都很用心,一方面感受到了制作同学对人文知识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了大家端正,严谨,认真的制作态度。一直认为,当理工科员工拥有受过训练的历史思维和社会认知,才是真正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具体来说,以“乒乓外交”为主题的小组令我印象深刻,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小处入手,做足了细节工作,为读者呈现了近乎完整的事件过程,值得尊重,令人敬佩。
操天艺:从这些作品当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两个字:用心。用心体现在哪儿?首先,选材与史实的选择搭配很用心;其次是对于历史观念的阐述既到位又独辟蹊径;最后是呈现的ppt与配音与内容主旨相得益彰,更添色彩。综上,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今后也要将这种方法精神运用于历史学习中。
陈瑜: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优秀,讲解很细致,能够从中真正学习到一段历史。通过这些优秀作品,我发现通过以视频加上配音讲解的方式来学习历史,着实是一件新奇又有乐趣的事,告别了书本上冗长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有意思的图文和幽默的讲述,瞬间就能让人提起兴趣,再也不会看到历史就直犯困了!老师的课程也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点赞!希望以后也多多采用这样的学习模式。
白宇晨:我对《中华民族概念的生发》印象最深。该组成员通过介绍中华民族概念源流、产生。发展与普及全方位的讲述了该概念的发展历程。这使我感受到思想的重要性。当中国处于危亡之际,是一个个有志青年四处传播着民族观念,来激励大家继续奋斗,打倒列强。当人们快要放弃的时候,是民族观念支撑起反抗部队。不得不说,梁启超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看完该组的ppt,我脑海再次浮现出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附三:获奖名单
附四:获奖证书
附五:特等奖和一等奖作品
特等奖1-李泽祎、李若雪、郝思然、沈潇-团结就是力量 http:/jyjx/kcjs/kcsp/179747.htm
特等奖2-杨梦石 、胡若晨-”乒乓外交”是怎么回事? http:/jyjx/kcjs/kcsp/180053.htm
特等奖3-刘津彤 赵子瑜 周毅豪 胡亦楠-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原因 http:/jyjx/kcjs/kcsp/180054.htm
一等奖1-李祺、王新元、叶思宏、金子瑶-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共产党让农民翻了身 http:/jyjx/kcjs/kcsp/180055.htm
一等奖2-王紫玉、张露曦、邱睿桥-《百年“德”与“赛”》 http:/jyjx/kcjs/kcsp/180056.htm
一等奖3-王禹琪、朱斯丹、安奕辰、郝东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http:/jyjx/kcjs/kcsp/180057.htm
一等奖4-蒋明非、吴昊、左铭朔、宋梓赫-论历史虚无主义 http:/jyjx/kcjs/kcsp/180058.htm
一等奖5-马翔宇、孙孟哲、李东开、刘瀚洋-中华民族概念的生发 http:/jyjx/kcjs/kcsp/180059.htm
一等奖6-何胡凌霄 黄泽源 王鸿骞 杜洋-中国威胁论为何绵延不绝 http:/jyjx/kcjs/kcsp/180060.htm
一等奖7+张至鑫 毛瑞 白宇鑫 张兆麟+“东亚病夫”称号的来龙去脉 http:/jyjx/kcjs/kcsp/180062.htm